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 > 正文

外国语学院学子助力第22届“东博会”系列活动,展现工作能力与时代担当

文章来源:外国语学院 作者:庞奔奔、于子桐222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3日 点击数: 字号:

2025年9月,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组织了37名学生(研究生11名,本科生26名)参加了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系列配套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期间,外院学子以扎实的语言功底、专业的服务精神和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赢得主办方与外宾的高度赞誉,并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与青春风采。

一、2025面向东盟人工智能合作会议:语言服务助力科技交流

在“2025面向东盟人工智能合作会议”中,于子桐、丁美彤、曾凤仪、蒙世妍、陆海琼、王睿灵、阮娟娟、丁一桓、邱秋雨、梁永娜、李婷缘、曾彩雯、农海岚、覃秋杨、符玲萍、李盈绣等16名外院志愿者承担了国内、国外嘉宾及听众签到、同传现场监督、会场引导、物料整理等基础保障工作。出发前,组委会黄湘婷老师和我院庞奔奔老师开展了统一线上培训,分别围绕志愿岗位职责和外事注意事项进行说明;为期2天的志愿工作中,我院学子在展现“细致严谨”工作态度的同时,亦践行了“外事无小事”的工作原则:在筹备阶段,每一份物料的位置都经过仔细核对,确保来自不同国家的嘉宾都能感受细致入微的服务;在大会签到核销环节,凭借热情的态度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志愿者们熟练地用中英文为嘉宾提供签到引导、签到核销服务;在大会现场,志愿者们各展所长、分工协作,构成了一道活力满满的服务图景。

与此同时,学院还派出5名英语翻译(孙雯、詹美妮、徐秋雨、王紫平、王玉婷),分别承担了几位重要外宾——东盟秘书处领域发展局助理局长祖丽娜·莫克塔、越南太原经济工商管理大学副校长阮光合博士、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达、金边皇家大学柬埔寨国家孵化中心斯伦·索维拉博士、老挝技术与通信部技术促进与转移中心主任凯索内·苏利翁等的陪同口译工作,有幸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科技合作的“语言桥梁”。在本次会议中,外院24级研究生孙雯担任了东盟秘书处领域发展局助理局长祖丽娜·莫克塔的陪同翻译,她说:“作为翻译志愿者,我学到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这将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志愿者与老师合影)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贸易投资对接会:在数字经济浪潮中践行口译使命

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贸易投资对接会”中,曾任区级大创负责人的22级本科生——谢敏同学承担了“洽谈对接环节”老挝工贸部官员与广西人工智能企业负责人的交替传译工作,凭借充分的译前准备和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谢敏同学在首次交传工作中便顺利完成了任务,为我区人工智能企业“出海”东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谢敏同学协助广西人工智能企业负责人与老挝工贸部官员洽谈)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年度报告发布会:充分准备促成高效沟通

在发布会上,现任区级大创负责人的23级本科生徐千惠同学承担了“圆桌对话”环节的现场口译工作,主要为其中2位嘉宾——原叙利亚大马士革公共事务与住房部运营办公室主任LUAY和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Ayantobo提供中—英互译服务。面对政策性强、专业术语密集的发言内容,她做了细致的会前准备,不仅梳理了十余位嘉宾的背景信息,更对多份发言稿进行逐字推敲;在会议现场,徐千惠同学灵活应对嘉宾的即兴发言,准确传递观点,确保了跨语言交流时的顺畅与高效。

(图中手持话筒者[右三]为——徐千惠同学提供口译服务的嘉宾Ayantobo)

四、2025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AI赋能电商人才培养”平行会议:文化传播融入外宾接待

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AI赋能电商人才培养’平行会议”中,我院派出4名本科生——谢敏、徐千惠、吴丽娜、黄天丽作为外事志愿者,共同参与了文莱、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几国外宾的接待工作,包括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区域中心主任诺米杰·宾·杰内克、老挝国家工商会部门副主任霍内萨万·查塔旺、马来西亚人力资源部技能发展司职业标准与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课程处处长沙赫鲁尔·尼扎姆·卡西姆、菲律宾技术教育与技能发展署北三宝颜省办公室负责人艾伦·巴卡坦、印尼西爪哇省苏邦县西勒贡第一国立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等外宾的行程引导和文化讲解等。

其中,作为区级非遗大创成员的黄天丽同学,接待外宾时也不忘“广西非遗宣传员”的身份,当老挝外宾错过午餐时,她赶紧协调来广西特色柠檬鸭,并用英语介绍:“这道美食是壮族饮食文化的特色代表,希望能让您感受到广西的热情”。此外,在与菲律宾外宾交流时,她还结合准备的资料,用英文讲述了广西壮族文化故事——从壮锦纹样中蕴含的吉祥寓意,到三月三歌圩的热闹习俗,再到铜鼓背后的历史传承。听了她的介绍,外宾感慨道:“我不仅了解了壮族文化,更看到了广西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这对电商人才培养很有启发。”

当翻译老师分身乏术时,吴丽娜同学便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承担了陪同外宾参观和讲解任务,并从中体会到:“‘志愿者’三个字背后的责任——不仅是完成任务,更是搭建沟通的桥梁和展现风貌的小小窗口”。她还补充说:“更珍贵的是——活动中收获的同伴情谊与集体温暖。我与其他志愿者从陌生到熟悉,一起布置会场、核对物资,遇到突发情况时互相补位、彼此支持;因匆忙忘带物品时,也是身边的伙伴主动‘救济’,一支笔、一份资料、一句‘别着急,有我呢’,都让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原来志愿服务从不只是一个人的付出,更是一群人并肩作战的温暖旅程”!

(徐千惠、黄天丽、吴丽娜3位同学与菲律宾外宾艾伦·巴卡坦合影)

五、中国—东盟创新创业营中国行: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中国—东盟创新创业营中国行”是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联合主办的活动,旨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创新创业人才交流与互动。现任国家级大创负责人的22级本科生梁樱琼同学全程参与了该活动的准备与执行,包括东盟各国青年科学家和创业者的信息整理、接机、后勤保障和活动翻译等。她说:“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和应急沟通能力,更让我学会了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来保障核心议程的顺畅进行,赢得了成员们的信任”。

(梁樱琼同学[左二]为东盟青年企业家提供陪同口译服务)


六、2025东博会斯里兰卡展区:专业实战锤炼译能

在展会翻译一线,我院共派出13位同学(11名研究生和2名本科生),为斯里兰卡香料和宝石展商提供会展口译服务,协作外商开展产品宣介及商务洽谈活动。因涉及特定行业知识、贸易术语、合同条款及各类临场突发情况,本次翻译活动具有一定难度。不过,基于对贸易双方负责的职业素养和快速学习适应能力,我院学子顺利完成了本次“展销+洽谈”的翻译任务。其中,24级研究生陈和戈与斯里兰卡香料商并肩作战四天,他分享说:“我不仅学到了关于香料的知识,更体会到跨文化交流的真谛——真诚、耐心和相互理解”;另一位24级研究生詹美妮负责协助斯里兰卡宝石展商完成售卖,她从中体会到:“专业口译的核心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对行业知识的精准掌握,唯有提前做好垂直领域的知识储备,才能在现场应对自如”;23级本科生韦丁萍同学也践行了口译职业原则:“在外商和客户协商时,译员需保持严谨态度,并准确地向客户传达外商观点”;22级本科生徐秋雨同学则回忆道,“展会的最后一天,我们展位的商品在下午三点就全部售罄,更有商家主动询问我的学校和就业意向。当我自豪地说出‘南宁师范大学’时,他们赞许的目光让我备受鼓舞”!

(我院研究生与本科生共同为斯里兰卡展商提供会展口译服务)

七、会展英文直播:镜头前的“桂品推介官”

22级本科生黎妍妍曾任区级大创负责人兼英文主播,在本次博览会上,她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顺利成为柳州两面针公司的“东博会”英文主播,“融入企业后,我不仅完成了直播本职,更参与了直播策划、复盘和现场嘉宾口译等工作。经历了走播和临场口译等挑战,我深刻体会到‘提前准备’与‘主动沟通’的力量,这让我突破了经验的边界”。

(黎妍妍同学与职业主播搭档,用英文直播宣传国货“桂”品)

(会展中心“走播”期间,黎妍妍同学[中间]与泰国参展商交流文化体验)

八、《跨境电商》微专业25级学生:课还没上,先上“战场”

今年,我院首次开设《跨境电商》微专业。正式开课前,25级微专业的同学便报名积极参与了东博会系列活动的志愿服务。其中,王紫平同学(主修专业为英语)担任了“2025面向东盟人工智能合作会议”柬埔寨外宾——金边皇家大学柬埔寨国家孵化中心斯伦·索维拉博士的陪同翻译,除了专业技能方面的提升外,本次经历还让她收获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全局意识。王玉婷同学(主修专业为商务英语)作为“2025面向东盟人工智能合作会议”老挝外宾——老挝技术与通信部技术促进与转移中心主任凯索内·苏利翁的陪同翻译,在提升自身随机应变与协调能力的同时,亦深度体验了跨文化沟通的魅力与精神内涵。符玲萍和李盈琇2位同学(主修专业为翻译)则一边负责同传设备的现场管理工作,一边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交流领域的最新应用,并进一步坚定了“多了解AI知识,学会更好地利用技术提升工作和生活效率”的个人信念。

(王玉婷同学[中间]为老挝技术与通信部技术促进与转移中心主任一行提供陪同口译服务)

长期以来,我院坚持“语言+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们在服务中锤炼本领,在沟通中传递文化,在实践中彰显担当,为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科技、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积极贡献青春力量。

更多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关闭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