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南宁师范大学英语笔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自己鲜明的培养方向及办学特色。
(一)学位点基本情况
本专业硕士学位点依托外国语学院进行办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原有外国语言文学学术型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教育硕士的基础上,于2018年获批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更完整齐全的英语类硕士专业群,成为区内为数不多同时拥有BTI和MTI的单位。2019年正式招收第一届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5人,2020年招生及入学人数增至16人。
(二)专业方向与优势特色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和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我校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本学位点将英语笔译作为专业方向,重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外宣翻译和广西会展语言服务。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在科研上取得标志性重大级别项目的立项。例如,2019年6月,外国语学院研究员赵光旭博士的项目获得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立项。李树娟老师2019获得广西“十四五”发展重大问题和重大战略研究专项课题立项,同年提交的决策咨询报告获得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和政府副主席等重要领导人的批复。2019年3月,南宁师范大学典籍翻译研究所获批成立,挂靠外国语学院,本学位点师生为研究所建设主力军。
(三)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位点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突出职业型和应用型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翻译人才。使学生具备相关学科知识,掌握比较全面的翻译理论知识,具备熟练地运用所学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实践的能力,毕业后能在本专业领域独立从事翻译相关工作。
(四)生源情况
本专业学位点研究生招生采用面向全国普通招考,生源以第一志愿考生为主,部分为调剂考生。近年来我院持续加强招生宣传,第一志愿考生人数持续增长,每年均远超招生指标人数,生源质量持续提高。2020年入学的研究生新生中有来自985、211高校的毕业生。
二、学位授权点建设成效
本专业学位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秉持“德才并育、知行合一”校训,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担当育人筑梦“使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研究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和各环节,深入推动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一)“立德树人”贯穿了人才培养全过程
1.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与科研。组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增订课程育人目标、努力将授课内容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集体备课探讨思政育人具体做法、建设课程思政团队,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推进,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努力形成协同效应。
2.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开展政治学习。组织研究生积极学习党的思想,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日常学习培训等,采取书记领学、支部研学、线上选学等形式,推动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精神。
3.培育了优良学风。通过组织博士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加强了研究生对外交流,开拓了研究生学术视野,树立了科学严谨的学术风气,孕育了追求卓越的研究文化。
(二)课程教学建设与人才培养
1.课程体系建设初具特色
2020年第一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框架逐渐清晰,初具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分别设有必修课程、选修课模块。学生修完毕业要求的学分之外,还可以根据需求跨专业选修。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建设联合培养基地。
2020年因疫情原因,响应教育部号召,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线上平台,结合线下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
申报并成功获批了2020年广西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示范建设项目,根据该项目经费支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翻译办翻译室签订了《翻译硕士机辅翻译能力的创新培养联合培养基地》并建成了基于Trados资格认证体系的机辅翻译实训室,同类实训室在区内为数不多,让翻译硕士的培养质量更上一个层次,实践能力明显得到加强。
3.加强学术活动,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积极加强研究生会组织,鼓励研究生会积极在研究生中开展有意义的学术和文体活动,活跃研究生群体的学术、生活氛围。2020年春季学期在研究生中开展“‘疫’不延学”读书会等有意义的学术活动,秋季学期举办“新时代背景下外语教育与研究”研究生学术论坛,不仅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我院进行学术讲座,把学科的最新前沿动态介绍给师生,而且通过论坛发言征稿,邀请区内外高校研究生前来我校进行翻译研究分论坛的学术发言。
4.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完成首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外国语学院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和学院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质量保障体系,依据体系指标督导教-学-评环节。例如,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在2020年春季学期完成第一届学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5位学生均获得开题通过。
(三)招生与入学态势良好
1.招生指标新增逾200%,第一志愿报考人数迅猛增长,新生100%报到
2019年初次招生5人相比,2020年本专业学位点硕士生新生人数新增11人,在校生人数总共达到了21人。2020年第一志愿报考本学位点人数大幅上升,在录取的16人中,第一志愿考生录取5人,占比31.25%(今年招生指标较上年翻了两番,虽第一志愿录取人数较往年上升,但占比较往年有所下降)。新生100%报到。
2.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
2020年报考本硕士学位点的考生有来自985、211院校本科毕业生,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
(四)教师队伍和教师团队情况建设
1.师资建设成效
2018年以来,本专业学位点硕士生导师新增8人,其中校外导师3人,含高级译审,形成了以姚本标教授等为学术带头人的良好师资队伍结构。
通过人才引进和师资培养,近年来本专业学位点师资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学缘结构趋于合理,已形成高峰人才引领、高层人才支撑、特色鲜明的学科群体和研究团队。包含兼职教师、柔性引进人员、短期人才项目等,本专业共有教授4人,研究员1人,译审2人,副教授1人。导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梯队有保障。
2.师德师风建设
本学科认真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学校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取得优良成效。
(1)建立理论学习常态化机制。要求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问题,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通过学习和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了解世情、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强化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
(2)师德师风建设的多方协同机制。加强阵地建设。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并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优秀教师的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形象;注意模范引领。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先进教师评选,把师德师风作为晋升、评优评先的必要条件。
(3)积极贯彻实施多维度多元化师德师风考核,惩奖分明,激励作用显著。根据《南宁师范大学教师职业行为与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南师发〔2020〕180号),每年定期对教师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学校考评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结果公示后存入个人师德师风档案并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努力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失范惩处机制,认真学习《南宁师范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南师发〔2020〕181号),推行师德师风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坚持对失范行为“零容忍”。努力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督查机制和保障机制,主动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监督力量,通过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等措施,切实保障师德师风建设得以长效进行。
(五)社会服务
服务“两会”,助力“中国-东盟”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自身定位和优势,学科多年来以多种方式服务社会,满足区域对外语人才的特殊需求。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020年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东盟职教论坛”派出学生志愿者20人,有效地发挥了外语人才资源优势,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对我院师生的服务质量非常满意,每年都有相关部门发来感谢信,给予很高评价。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的举措
(一)持续专业建设
本学位点始终坚持以英语笔译建设为引领,紧跟翻译发展前沿,瞄准学科发展趋势,不断推进学科内涵建设与发展。在夯实学生翻译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通过鼓励学生多参与翻译实践和翻译比赛促进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注重品德优先、理论联系实践的人才培养
1.知行合一,德才兼备
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研究生学风建设,采取措施培养学生勤奋求实、崇尚学术、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例如,每月举办一次学术沙龙,由导师主持、学生主讲。每位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公开做至少一场学术报告,也鼓励参加各类各级别竞赛活动等。
2.实践能力强,社会服务意识强
社会实践是重要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一年一度的东盟博览会志愿者工作等区域性社会服务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
(二)加强建设教师团队
继续加强建设教师团队。今年本学位点生源规模迅猛扩大,对于师资队伍人才结构要求更加优化,学术结构更加合理,今后将持续加强师资建设,努力形成高峰人才引领、高层人才支撑、特色鲜明的学科群体和研究团队。
四、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整改措施
当前,本专业学位点仍处于积累办学经验阶段,存在学科平台不够完备、教学实践基地亟待建设、研究生培养体系不够完善、高水平标志性科研成果不够充足等几方面问题。针对这些不足,外国语学院坚持以专业建设为引领,把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与发展作为提升办学实力和树立学科品牌的重点工作,持续加强师资建设,着力优化提升学科发展平台,大力推动科研产出。
(一)持续加强师资建设
持续加强学科创新团队建设、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合理分工、资源共享、协作共进,实现专业个人、专业梯队、专业方向之间以点带面的优势驱动,总体提升各专业团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二)着力优化提升专业发展平台
在加强建设现有校级、区级专业实践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搭建“产-学-研”联合基地、研究中心等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寻求与国内外高级别机构在队伍建设、学术交流、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三)大力推动科研产出
从政策、经费、队伍、环境等多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抓好、重点发展、重点支持学科建设急需的科研成果,鼓励出版或发表对学科建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标志性科研成果。
发挥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传统和优势,努力推进跨区域交流合作,加强横向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地方单位的外语教学研究,争取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和合作,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逐步形成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2021年3月10日